高考综评院校专业与高中课题的关联度究竟有多少?
时间:2025-11-08 作者:倍塔狗人工智能 来源:
新高一和高二的孩子和家长更是否与有。
同时,也希望在高中阶段去参加一,为自己的高中综评系统中的“典型事例”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板块增加一些亮点。最终,希望能在高考综评面试环节锦上添花。
新高三学生的家长开始纠结与犹豫时间分配。想要换课题,时间来不及。不换课题直接提交吧,对后续的高考综评面试又不一定有多大帮助。
由于高一、高二期间没有对高中研究性课题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精力,导致孩子做的课题方向与心仪的专业志愿差距过大。甚至有的孩子小三门选择了“物化生”,后续打算报考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工科”专业,但是高中课题却是对二次元IP人物社会化关系的探讨。这就有点“骑虎难下”的尴尬。
这些家长咨询课题指导内容的同时,都会提到同一个问题:老师,高中课题内容如何才能匹配高考综评招生院校的专业?
这里,倍塔狗人工智能的老师把今年上海11所高考综评招生院校的专业做了一个汇总(综评批次专业院校专业组放在文章最后)。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今年11所高考综评招生院校一共发布了246个专业,其中:
· 以物和化科目要求的专业(含医学类专业)有157个,占上海高考综评专业量的63.82%
· 以不限科目要求的专业有81个,占上海高考综评专业量的32.92%
· 以政治科目要求的专业有5个,占上海高考综评专业量的2.03%
· 以物理科目要求的专业有3个,占上海高考综评专业量的1.22%
从以上高校专业数据统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以物和化科目要求的专业是高考综评招生专业总量的一半多,其中有不少专业是与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
高中学生的小三门包含“物化”学科,并且想填报相关“新工科”专业的话,自己高中研究性课题可以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数据建模与分析等内容相关。比如:

如果高中学生未来志向是与生物化学、中西医学等相关的高校志愿,那么自己的高中研究性课题可以运用大数据模型、Python编程来实现生物化学类的课题内容。这类课题比传统的那些需要使用实验室的生物实验课题更容易实现,也更体现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比如:

以上都是选择“物化”学科的高中生适合的高中课题方向。但是,依然会有文科学生也希望通过高考综评的方式进入相应的专业进行深造和学习,比如: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科技考古)”“社会科学实验班(社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工商管理(智能商业实验班)”等。如果高中学生想要填报这类专业的话,同样可以运用编程语言,比如Go语言、Python语言来实现历史人文课题探究。比如:

这些高中课题的研究方向都能在今后的高校综评面试中,让高校教授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潜能,评判孩子能力与所填报志愿的专业匹配度!
综上所述,各位家长和同学可以了解到高中期间完成的《高中研究性课题报告》是高校教授最为看重的一份高考综评面试佐证材料。在这份研究性课题报告中,应当展现学生:
• 科研潜质
• 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 学习能力与潜力
所以,同学在写高中研究性课题之前,需要大致确定今后想要去的专业方向。
初三中考后,以及高一寒暑假是完成高中研究性课题的 “黄金期”。同学们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去思考课题方向,并且论文内容可以与指导老师进行充分沟通;高二暑假则是最后的 “救命稻草”时期。一旦错过,高三9月一开学就要截止填报综评课题了!如果遇到严格的老师,论文直接被打回,严重的就要影响后期的学业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