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生招生风向大变!2026高校招生发布新规则
时间:2025-11-08 作者:倍塔狗人工智能 来源: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 2026 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首次系统性地对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综合评价招生这四类招生画下清晰的红线与路径图,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竞赛生和科技特长生的风向真的变了。
我们先来看保送生方面,政策明确规定奥赛保送生原则上应该录取到与获奖学科对应的专业,而且在读期间不能转专业,也就是说,要为这些冷门绝学储备战略人才。
这对哪类同学是重大利好呢?
答案是真正热爱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并且愿意长期深耕的顶尖竞赛生。
但对一些同学来说,这却可能是一个“坏消息”。如果你的初衷并非热爱基础学科,而是想凭借竞赛保送作为“敲门砖”,先入围名校,再立刻转投金融、计算机等热门赛道——那么很抱歉,这条“捷径”已经被彻底封堵。
这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教育规划容不得功利算计,它要求我们更早地洞察孩子的天赋与热情,并以此为基石,长期、连贯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编程思维及实践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
再来看综合评价招生,这里也是有重大调整的,淡化学科竞赛导向,更加看重综合素养和科学潜力。
那么哪些同学会更吃香呢?
是那些在校内成绩优秀,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明创造的学生。
他们虽然不一定拿到顶尖竞赛的奖项,但是具备真实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相反,对于那些埋头刷题、堆砌证书,却缺乏实际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同学,挑战就非常大了。
新政策强调高考成绩占比提升,还要通过综评面试、研究性课题报告等等方式来综合评估,光有奖项是不够用了。面对这些变化,该怎么应对呢?
教育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当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战略,当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教育风向标的转变也在意料之中。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回归教育本质,从小专注兴趣本身与科学素养长期培养的孩子,将在新一轮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