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博专访3】:喜欢看《盗墓笔记》的初三女生如何变身成科创女学霸?

时间:2022-03-20 作者:Moocxing 来源:Batago

前不久我们已经分享了倍塔狗学员葛同学的故事(【谢博士专访】:能读懂,谷爱凌滑雪成功后的那个“Yes”的父母,你就Get到谷式教育的精髓了!查看)。


以及马同学的故事【谢博士专访2】“初二学生和我商量,他想退学去创业……”查看)。


今天小倍继续和谢凯年博士聊聊倍塔狗第三位优秀学员--同学的成长经历。





01


【谢博士】赵同学,女生,今年读初三。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技术与工程组一等奖。
 
今年我又‍‍挑战了一下,带她去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行为与社会科学组,获得了二等奖。

 

她上初三之前就已经拿了青少年创新大赛工程组的一等奖。本来读初三非常忙,正是参加中考去刷题的时候,她居然还想去参加一个跟以前完全不搭界的‍‍叫‍‍社科类的青少年创新大赛。


看她那么锲而不舍,我就陪她挑战了一下。

 

【小倍】她读的是什么学校呢?

 

【谢博士】她并不是在知名民办初中就读,而是在一所公办初中学习

 

我接手教她的时候‍‍,她小学‍‍五年级‍‍毕业的暑假,大概是2018年。


她妈妈最开始对她没什么要求,就是让她跟着我学点东西。我也不知道她能干什么。

 

我教她的第1堂课的课程记录都保留着。那时候我是从Control+C\Control+V开始教起的。

 

当时我问她喜欢什么?

她说:“我啥也不喜欢‍‍。”


我问:“如果让你随便做个什么,‍‍你想做什么?”

她说:“我啥也不想做。”


就属于‍‍没有想法,‍‍也没有喜好的孩子。



 

【小倍】那她怎么跟得下来呢?

 

【谢博士】就是硬跟啊。‍‍她妈妈自己是计算机系的老师,总觉得她学学编程比较有好处,所以就让这孩子硬跟着我‍‍学‍。

 

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她跟我说:“老师,每次来上课的时候,我都觉得好痛苦。”


我问,为什么?


她说:“我其实不想学理工科,我最喜欢的是文科‍‍。”

 

我当时很受伤。我从小学一直带她到初一,教了她这么久,没想到她每次来都是痛苦的状态。‍‍

 

她妈妈希望她以后不要学文科,怕不好找工作。但她说“我就喜欢文科,我就喜欢写作文”。‍‍

 

的确,她语文超级好。

 

以前她来我这儿的时候,‍‍数学不好,现在数学在班上老拿第一。来我这儿学科创,也变成她补短板的一个方式了。

 

她妈妈觉得她应该学人工智能,学Python什么的,这些以后一定有用的,就逼着她来。但她每次都1万个不愿意。





【小倍】被父母逼着来学习的孩子,很难学进去吧?

 

【谢博士】我当时不甘心,突然来劲了,‍‍想挑战一下自己。‍‍

 

我各种方法都想了:做个小机器人呀,做一个游戏呀什么的......她统统不感兴趣。

 

我就问她喜欢什么,‍‍她说什么也不喜欢。

 

结果有一天,我突然看见她的微信签名上有一句话,好像“青铜之门‍‍”什么的。


我问她,这是什么意思?


她说:“你不知道吗?这个是盗墓笔记开门的那句话。”


我问:“你喜欢看《盗墓笔记》?”


她说:“超爱看,来上课之前还偷偷的‍‍看了一会儿‍‍,不瞒您说,上课有时候我也偷偷看两眼。”‍‍

 

我说:“噢,那《盗墓笔记》有什么你觉得好玩的?”


她说,那个青铜神树很好玩。

 

我突然就来劲了。


我说:“你知道青铜神树,是什么地方挖出来的吗?”


她说,不知道。


我说:“是三星堆(现四川境内,古代蜀国遗址)挖出来过。”


她说:“唉呀,原来这样,那我去搜一搜。”

 

查证之后,她发现三星堆还真的挖出来过青铜神树,‍‍而且还特别大。她一下来了精神。

 

然后我说:“唉,‍‍你看三星堆这么厉害,那‍‍你听说过商朝的青铜吗?”‍‍


她说没印象了。


我说:“三星堆和商朝,你觉得到底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

 

我们开始讨论起来,‍‍最后讨论了半天,我们俩‍‍突发奇想‍‍说:商朝也有青铜器,三星堆也有青铜器,而且两个好像都挺古老的,‍‍那么它们到底是分别发展的青铜技术呢?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发源呢?


02


我们开始去搜,去找。


发现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在甘肃马家窑‍‍发现的。


我们就想,有没有可能是‍‍马家窑‍‍那边最开始发明了,然后传了两条路。一条顺着马家窑跑到商朝去了,‍‍跑到河南去了;还有一条路就传到三星堆了。

 

我们就开始瞎想:马家窑‍‍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那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是什么时候呢?在哪儿呢?


我们一查,是在中东伊朗那一块‍‍儿,而且比马家窑‍‍还早2000年。

 

我们又想:那有没有可能是,有个人在伊朗发明了青铜器,然后跑到了‍‍马家窑,在马家窑‍‍那里又兵分了两路,一路到了商朝,一路到了三星堆‍‍。有没有这个可能‍‍?

 

我们就开始研究。把它当个课题来研究。

 

既然是课题,就需要先写个题目。


我们想到:这个人怪得很,他为什么一直往东边走呢?


我想到有一个人叫夸父,‍‍夸父追日‍‍,他追着太阳一直往东边走。于是我们就取了一个很艺术化的名字叫‍‍--来自中亚的夸父:《三星堆与殷商文化青铜文明探源》。

 

题目定好之后,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一研究,就研究了一年




我们找各种资料,‍‍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很多很多。

 

这些文化到底在哪儿?龙山到底在哪儿?……她也搞不清楚。

 

我赶紧说,来来来,咱们‍‍前面不是刚学过Python嘛。我们把所有的文化遗址的地名都搜出来,‍‍经纬度都搜出来,用Python写个程序。‍‍

 

运行之后,仰韶文化的分布图都出来了。

 

通过这个分布图发现,从河南一直到甘肃都有仰韶文化。而且仰韶文化末期居然到了马家窑‍‍。


刚开始在河南有仰韶文化,慢慢的马家窑也有了仰韶文化,突然马家窑那里又有了青铜了。



 

【小倍】那青铜器是怎么过去的?

 

【谢博士】仰韶文化是没有青铜的,只有陶罐。它末期扩张到了马家窑,然后马家窑突然有了青铜,‍‍而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又在中东‍‍。

 

于是,我们就猜想,有没有可能是仰韶文化到了马家窑,然后碰见了一群从中东来的人,然后我们‍‍学会青铜了。因为文化是交流的,‍‍会跑过去,还会跑回来。

 

这第1个猜想就是‍‍青铜器的中国化的地图‍‍,有一点点跟我们接近了。

 

我们觉得有个叫夸父的人‍‍是从中东走到中国的,然后通过仰韶文化,从河南扩展。这两帮人在马家窑发生交集。

 

为了验证猜想,我们买了很多书,查了很多资料。这个过程中发现,考古方面吉林大学是很厉害的,还有复旦大学也很厉害。

 

研究着研究着,就慢慢都搞清楚了。我们还画了迁徙的路线,‍‍标明青铜器是怎么从马家窑到三星堆的‍‍?然后发现,马家窑到三星堆其实很方便。


马家窑在甘肃,‍‍甘肃那儿差不多是黄河和长江的源头。‍‍一条路是沿着黄河‍‍就可以走到河南,‍‍还有一条路是沿着长江可以走到四川。甘肃,特别是甘肃南部,它是一个‍‍最早的一些人类的居地。

 

我们感觉到这儿,这个假设越来越靠谱了。




03


我们研究到这儿,赵同学又提出了一个猜想: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说中东的人拿着青铜器,到了马家窑之后,然后他们很厉害,‍‍把当地人都杀死了,占了地盘。所以说我们‍‍其实不是是‍‍仰韶文化的后代,有可能是中东来的外族的后代。有没有这种可能?

 

因为我脑子里从来没有这个想法,‍‍但是她提出这样的问题。

 

那就继续找证据。然后就开始找‍‍中国人的基因‍‍。

 

复旦大学基因研究的很透:中国人主要有三种基因,其他的都是很少的少数。这三种基因大概‍‍5万年前‍‍就在中国大地上有了‍‍,到现在为止仍然是这三种基因。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人口没有被大规模替代过,说明马家窑是有人懂青铜器,从中东来的,然而他并没有把当地人杀死,而是把技术教给他们,然后就被我们中华民族给融合了。

 

我们还做了进一步的论据过程。

 

中东和甘肃之间有一个特别开阔的草原,就是匈奴走的那一块。那块是平坦的,只需要骑着马就可以通过。所以除了人的基因之外,马的基因,牛的基因,我们都查了文献和书。

 

然后大致还原了一下真相:中东的外国人,他带着青铜器的技术‍‍、养羊的技术,‍‍养牛的技术,养马的技术,还有制造车的技术,一直到了甘肃,在那儿停下来了,和当地的仰韶文化后期的‍‍人融合。融合了之后,‍‍甘肃这些人‍‍就掌握了先进技术。

 

还有一个因素是气候,‍‍那个时候气候正好是很温暖的时候,后来气候就降下来了,然后仰韶文化就消失了。

 

因为气候变冷,特别冷,河南就没有大象了。但是因为马家窑那儿有羊‍‍、有青铜器、有车,所以他们那边的人就活下来了,而且活得挺好。


随着气温又慢慢上升,为了躲避寒冷的环境,他们开始往南方、东方迁徙。所以甘肃那边的人就一路走。

 

我们又找了公元前多少年的历史气候。

 

在这个过程中,青铜器、牛的DNA、马的DNA、羊的DNA、人的DNA,再加上历史气候的变化图,我们都是用Python画的。结合各种因素还原了‍‍那个时候历史的演变。

 

这个猜测,我们各种还原,发现是没有矛盾的。




04


我们又查了各种各样的‍‍专家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言论也从各方面支持了我们这个猜想。

 

【小倍】这可是个庞大的工作呀!

 

【谢博士】在这个过程中‍‍,本来她是一个什么都不明白的小姑娘。先是‍‍被逼着写程序,让她的逻辑思维锻炼得非常非常强。

 

她经常会反问我。

 

要说服她还不太容易,需要引经据典。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形成了论据了,最后她写出来的那个论文就很漂亮‍‍。

 

第一她本身语文就好;第二论文写出来以后,文字本身就很美。那种用中文思维来写中文的句子,‍‍表达得非常优美顺畅。

 

【小倍】是的,好的文字功底,可以让人很舒服的看下去。

 

【谢博士】真正的好的文字应该‍‍是有美感的。她写出来的就是能到那个境界。‍‍我就觉得,不得了!

 

做这件事儿,她自己也很开心。

 

你想想看,这个事情完全跟她升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她已经拿了个一等奖了,做好综合评价都够了,‍‍用不着再去搞一个。而且还是社科类的。并且还是初三面临中考的时刻。

 

但是她就觉得这件事应该做,‍‍有意思。

 

当然这个过程也得到了她妈妈的支持,她妈妈觉得这个题目很好,要支持!


中考当然很重要,功课也很重要,刷题也很重要。但这么有意思的题目,让她研究清楚,也很开心。

 

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尝试,‍‍最后得到一个‍‍结果的一个乐趣。

 

做一件事的本身的乐趣可以驱动你愿意去做事,把一件事做好。而不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学校,才去做什么。

 

孩子体验到的,就是事情本身的乐趣,工作本身的乐趣。这种乐趣,可以驱动一个人往下走。




【小倍】就是那种为了搞清楚内心的一个困惑,不断揭开谜底的小兴奋。

 

【谢博士】对。以前我给她上课,每过10分钟要提醒她一下。现在给她上课,她会说:老师,你别说,我来。一会她又说:老师,怎么时间又到啦?!

 

就是像谷爱凌似的钻进去了。想得到一个结果,她能够连续工作一整天,效率特别高。

 

因为她特别享受挑战后得到结果的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会特别专心,就像打游戏一样的。

 

【小倍】我觉得这就是享受其中了。你做的过程本身已经得到了回馈。

 

【谢博士】你看,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差呢?!她学习很好,期末考试全班第一。


但是因果关系,不是说因为学习好、自觉,所以她取得成功。而是她享受学习,不停的取得成功,她才会学习越来越好。

 

总结成几句话:


你想一个大成功,一定是各种小的成功积累出来的。


你要养成成功的习惯,享受成功的感觉。‍‍从挑战中获得成功,你就会有自信心,不停地从一个成功走向另外一个成功。


面对任何未知的东西,因为以前成功了太多次了,你一生中成功了几万次,‍‍你就不会去怀疑自己,做一件事,它会不会成功呢。

 

【小倍】对的,即便有失败你都不会觉得,因为它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最终结果。




05


【谢博士】我又发现‍‍对孩子的培养,家庭氛围很重要。为什么?

 

她妈妈是大学教授,教计算机的‍‍,她就有鼓励孩子的意识‍‍。如果妈妈天天都给打鸡血,‍‍说一定要考级什么的,那这个事就干不成。

 

所以,家里面的氛围很关键,教育理念很关键。


而且愿意花几年的时间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乐趣。还这么信任我这个老师。‍‍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背景。

 

她为什么在最初那几年那么痛苦,都没有放弃?

 

是因为她听话,‍‍因为她会在‍‍不愿意的时候也集中注意力,‍‍这就是另外一个优点了。

 

谷爱凌也去学奥数,我教过的学过奥数的孩子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比一般的人‍强,除此之外,他们的忍耐力也比一般人强。

 

那么枯燥的东西,还能做那么久,‍‍开动所有的逻辑思维,‍‍这也很重要。

 

一个人仰望天空‍‍很重要,脚踏实地能够把这个事情干成也很重要。

 

她能够连续几个小时写一个东西,‍‍这也不一般。


以前她有那么长时间,‍‍虽然不是‍‍很愿意跟着我,‍‍但是依然坚持从Control C\Control V一直学到人工智能,她捏着鼻子也学,‍‍不感兴趣也学。

 

我也教过有一些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家长太放纵‍‍,导致他喜欢这个‍‍喜欢那个,沉不下去。有些东西你要下苦功夫才行。

 

有的时候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孩子很开心,想学,家长经常说:“哎,这次你就不要半年之后又换兴趣了!”

 

所以说,能够坚持下来,下功夫+兴趣,两方面都要有‍‍。

 

这个孩子能够静下来心来‍‍做自己暂时不理解不喜欢的事情,也就是她那个阈值,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特别高,‍‍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优势。‍‍

 

我自己‍‍的体会是,光创新、光谈兴趣,老飘着的孩子也不能成才的。‍‍

 

磨练基础高效的学习,自己快点把知识get到,这种效率很高才行,这是我多少年的经验。

‍‍

然后要让孩子们学会发散。不会发散思维,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他就失去兴趣了,体会不到乐趣;上来就让他发散,若是没有技术,也是不行的。

 

所以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两者都要有。

 

这个赵同学,我不敢保证以后‍‍她有什么样的成就,但我觉得‍‍以后无论是学考古还是学新闻,‍‍至少有一点,‍‍她的逻辑思维会很强


一大堆数据她能够用程序给‍‍分析出来,这已经比一般人强太多了。

 

这也是我们教学生‍‍不拘一格的一个案例。



(全文结束)



倍塔狗人工智能教育机构拥有丰富的赛事实战经验,不管是赛事报名、参赛作品指导、赛前特训还是赛事过程中所需用到的各种素材,我们都会为各位参赛的同学们提供最专业的帮助

了解更多科创比赛辅导详情
可拔打服务电话 
4008-737-505
或长按3秒图片添加老师微信咨询

▼▼▼


上一篇: 重磅!2022上海中考招生细则公布,上海学子如何通过科... 下一篇:重磅!51人获奖!倍塔狗学员在“第3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